资产证券化出表是什么?
资产证券化是近年来国内兴起的新型融资渠道,从目前的市场实践来看,已经出现上市公司为融资而刻意包装资产证券化项目,但基础资产缺乏,为了顺利发行选择将不符合产品设计要求的资产出表,从而达到发行要求的现象,因此资产证券化出表是否合规问题成为证监会IPO审核时关注的重点之一。
资产证券化出表是指原始权益人将基础资产转移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者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财产所产生的 cash flow 为偿付本息的唯一来源的有价证券。
对于出表的业务,我们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1、发行人将相关基础资产出售给计划管理人,会计上如何进行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2、相关基础资产的出售是否符合《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
3、相关基础资产回售时,是否影响发行人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
资产证券化业务,如果会计上处理为“出表”,则资产证券化业务实质为销售行为;如果处理为“表内”核算,则资产证券化业务实质为融资行为。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发行公司债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拟购买资产导致上市公司发生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情形的除外。”,同时根据《上市公司筹划重大事项停复牌业务指引》第三条规定:“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包括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可能导致控制权发生变更,影响股票交易秩序、情节严重的重大无先例、重大不确定、重大市场影响事项的,及中国证监会或者本所认定的其他重大资产重组的,适用本指引的停复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