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定价公允是什么?
“公允价值”在IPO时往往被用来调整持续盈利能力。比如有些拟上市公司,之前几年在资产处置过程中,总是能以公允价格卖房,甚至还能净赚一笔,从而增厚企业利润和每股收益。而在IPO发审过程中,证监会发审委对这些非经常性损益颇为关注,在审核中对一些“异常”交易行为也往往会要求保荐代表人等说明理由、核查定价的合理性等。
第二,一些企业可能涉嫌“财务包装”,如通过突击入股,调整净资产规模。
第三,在对赌协议中,对赌的价格也经常是引发争议的地方。“VC/PE在和企业对赌时,主要是设定企业净利润要增长到某个数字;而企业在对赌时,则要求VC/PE给出一个比较好的价格,或者锁定期限,以平衡双方利益。”
事实上,为约束IPO询价过程中的定价和投资行为,近期证券业协会已经对部分机构进行专项检查和处理,甚至对个别机构进行了“暂时停业整顿、高管处分”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