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拿强基金多久?
许枭最佳答案
在港读研,选了授课型硕士。授课型硕士的毕业要求是修满必修学分(一般是10-14门课),成绩达到及格以上即可申请毕业。 每个院校的必修课程都有一定的学分比例要求,一般要在70%左右,也就是至少要有七成的课程要获得及格以上的成绩才会有机会申请顺利毕业。这个学分比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容易达成的,只要没有挂科的情况出现基本就能满足条件。 至于考试是否通过就要看个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虽然香港各院校大部分教学是以英文授课为主,但考试出题的方式还是以香港本地的考试形式为基础,更注重于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所以如果英语能力不错,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完成老师的作业以及课前预习工作,考试通过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 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学生因为某个学期某几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而需要重修以达到申请毕业的资格,这样就需要再花一笔学费以及额外的时间与精力。不过这种情况虽然存在但非常少。
一般来说学生在就读期间能够正确处理好课程压力与休息时间之间的关系并且认真备考的话很少有不能通过考试的现象发生。当然也不排除有部分学生因对课程理解不到位或是临场发挥问题而导致考试没能通过。总之只要学生能在课堂上紧跟老师的节奏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提前预习好下个章节的内容,考试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考试就不成问题了。
香港强积金的全称是强制性公积金计划,是香港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5年开始研究筹划,到2000年正式实施,前后用了近5年的时间。现在,香港受强制性公积金条例约束的打工者约有290万人,2800 多家企业加入了强制性公积金计划,已有20家强制性公积金中介人(即计划管理人)和16家公积金注册投资经理获香港积金局授权运作,管理超过1300亿 港币的资产。
香港强积金计划受监管局监管,按照强制性公积金条例的规定履行其职能。监管局的职能,主要是决定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的相关标准,如中介人的能力、责任标准,为计划成员提供信息的标准,选择投资选择的标准,以及投资指引和限制等,确保强制性公积金受托人和中介人履行其法定义务。监管局对受托人和中介人的运作进行监督,对其违规行为予以处分。
受托人是强制性公积金的“把关人”,受强制性公积金条例约束,承担法律责任。受托人有两 方面职责,一方面作为集体受托人管理集体强制性公积金计划,另一方面在与个人受托人或中介人签订合约后,监督其履行强制性公积金条例赋予的职责,监督强制性 公积金的管理。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的营运,主要由中介人负责,中介人一般由受雇人自主选择。按照强制性公积金条例规定,中介人的主要职责是收集和处理供款,管理投资组合,提供退休利益。强制性公积金的积累,主要有“强累”和“自累”两种方式,计划成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雇员和雇主所支付的强制性供款,全部记入雇员的个人账户。在账户持有人退休前,个人账户所记存款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取;在账户持有 人退休后,只能用来自购符合强制性公积金条例规定的“获授权退休基金会”,包括年金、人寿保险等,或转往符合规定的“职业退休金计划”。
强制性公积金的管理费用,由受托人和中介人分担。受托人和中介人可以从强制性公积金的 供款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标准收取行政费用、投资管理费、顾问费、研究费等。管理费用标准及收费标准要予以公布,接受公众的监督。为防范强制性公积金的经 营风险,强制性公积金条例还要求受托人和中介人必须就其提供的服务分别购买责任 保险。
强制性公积金的资产被严格界定为信托财产,独立于受托人和中介人的自有财产,只能被 用于强制性公积金成员的利益,除强制性公积金条例规定的例外情况外,不受受托人或中介人的债权人的追讨。按照强制性公积金条例要求,对作为强制性公积金受 托人或中介人的法团,还必须制定保障强制性公积金成员利益的“法定财务规定”,如要求为雇员开立分户账户,限制不同计划成员的资金混合等。强制性公积金的 经营,由香港法律严格保障。
除了强累和自累两种形式外,香港强制性公积金还有一项独特的安排,就是“合资格延期年金”,其目标是为了让退休者退休后“老有所养、保本生息”。香港政府规定,必须符合香港保险局和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两方认可的年金产品,才可以作为强积金最终支付方式之一。
强制性公积金条例对获得授权退休基金会的形式和条件作了规定。一是年金,可以是定额终身年金或不保证年限的终身年金;二是保险,只能是终身年金的延期人寿保险或终身健康保险;三是信托基金,只能是不可赎回的单位信托基金,收益只能按年派发。获得授权退休基金会的条件是,以港币计值,提供每年收益,有可接受的 产品说明。为了保护退休者的权益,政府还规定强制性公积金成员有权选择获授权退休基金会。如果成员不作出选择,雇主可在政府规定的默认基金会列表中代为 选择。